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進展
近幾十年,我國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的治療水平取得巨大進步。以往未經(jīng)治的NSCLC患者中位生存期僅為4~5個月,1年生存率僅為15%。上世紀八十年代,順鉑的問世極大地提高了化療的有效率,不但使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長了2個月,而且其1年生存率也提高了10%。上世紀九十年代,第三代化療藥(如紫杉醇)的出現(xiàn)進一步提高了NSCLC的化療療效。這些新藥與鉑類兩藥聯(lián)合化療的療效在上述基礎(chǔ)上又提高了10%。66%~78%的Ⅲ/Ⅳ期NSCLC患者癥狀可明顯緩解,中位生存期延長了2個月,1年生存率提高了40%,且患者的生活質(zhì)量顯著改善。菏澤市立醫(yī)院腫瘤科張文霞
目前,NSCLC的化療療效已步入了一個平臺期,亟需其他有效的、新型治療藥物的出現(xiàn),以進一步提高晚期NSCLC的治療療效。
目前公布的幾項比較一線化療方案療效的臨床研究顯示,含鉑(順鉑)兩藥化療方案的有效率為30%左右,患者中位生存時間均不超過1年,1年生存率均低于40%。JMDB研究旨在比較順鉑/培美曲塞(CP)和順鉑/吉西他濱(CG)方案一線治療晚期NSCLC的療效。結(jié)果顯示,兩種方案治療患者的總生存(OS)無顯著差異(均為10.3個月)。但亞組分析顯示,CG方案治療鱗癌的療效優(yōu)于CP(OS,10.8個月vs. 9.4個月);而CP方案治療非鱗癌(腺癌/大細胞癌)的療效優(yōu)于CG方案(OS,11.8個月 vs. 10.4個月)。
腫瘤分子靶向治療是一種針對腫瘤發(fā)生發(fā)展過程中細胞信號傳導(dǎo)和其他生物學(xué)途徑的治療手段,其作用靶點可以是細胞表面的生長因子受體或細胞內(nèi)信號傳導(dǎo)通道中重要的酶或蛋白。廣義的分子靶點則包括了參與腫瘤細胞分化、周期調(diào)控、凋亡、細胞遷移、浸潤、淋巴轉(zhuǎn)移、全身轉(zhuǎn)移等過程的任何亞細胞分子(從DNA到蛋白質(zhì))。NSCLC治療目前使用的靶向藥物包括EGFR抑制劑、血管生成抑制劑、信號傳導(dǎo)抑制劑和凋亡誘導(dǎo)劑等。
E4599研究入組了878例晚期非鱗癌NSCLC患者,分別給予培美曲塞/順鉑(CP方案。444例)和貝伐單抗+CP(434例)方案一線治療。結(jié)果顯示,聯(lián)合貝伐單抗可顯著延長非鱗癌患者的總生存期(12.3個月 vs. 10.3個月,HR=0.80)。亞組分析顯示,在腺癌患者中,貝伐單抗治療者中位OS達14.2個月,貝伐單抗使死亡風險降低31%。
FLEX研究是第一項證實抗EGFR靶向治療聯(lián)合一線化療可延長所有組織類型NSCLC患者OS的臨床研究,研究入組1125例初治ⅢB/Ⅳ期NSCLC患者,給予CV方案或CV聯(lián)合西妥昔單抗治療,結(jié)果顯示,聯(lián)合西妥昔單抗治療組OS為11.3個月,1年生存率為47%,化療組分別為10.1個月和42%。
IPASS研究入組1217例初治非吸煙或較少吸煙(≤10包-年且戒煙超過15年)患者。隨機分組分別接受吉非替尼(250 mg/d)或標準兩藥方案(卡鉑/紫杉醇)化療。結(jié)果顯示,吉非替尼一線治療優(yōu)于化療,1年PFS率為24.9% vs. 6.7%。437例患者EGFR突變數(shù)據(jù)可評估,其中261例(59.7%)EGFR突變陽性。在突變陽性患者中,吉非替尼治療者的有效率較化療者高(71.2% vs. 47.3%),PFS也較長;而無EGFR突變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療有效率較低(1.1% vs. 23.5%),PFS也劣于化療患者。該研究結(jié)果提示,EGFR突變對吉非替尼治療NSCLC療效有較強的預(yù)測作用,EGFR突變患者是吉非替尼治療最大獲益人群。
鉑類與吉西他濱、長春瑞濱、紫杉醇、多西他賽、培美曲塞中的任何一個藥物聯(lián)合都是目前一線治療晚期NSCLC的標準化療方案,患者MST為8~10個月。貝伐單抗、西妥昔單抗等靶向藥物聯(lián)合化療的MST>12個月。與EGFR野生型的晚期NSCLC患者相比,EGFR突變型患者應(yīng)用TKI(吉非替尼)一線治療療效明顯優(yōu)于化療,RR分別為71% vs. 1.1% ,中位PFS為10個月vs. 2個月;開創(chuàng)了晚期NSCLC的個體化治療時代。